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来那家公司?

2025年9月24日 0 条评论 3 次阅读 0 人点赞

2020年,A公司从事交通安全产品制造行业,共计有六十名员工,后来一位高管离职,带走了部分员工,创建了B公司,也是从事同行业生产制造,每年都有员工从A公司离职,去往B公司报到,五年后,A公司在2020年的大部分员工,已悉数被B公司收编。以2020年A公司当时的员工为统计节点,情况变成这样:A公司:老员工5%、新员工95%;B公司:老员工95%,新员工5%。请问,现在的A公司和B公司,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来那家公司?

剖析这个问题,如果从员工的整体生产熟练程度上来看,B公司明显占据优势地位,且现在B公司在人员配置的专业度(95%)上已十分接近2020年的A公司,基本可以称为A公司的翻版,而A公司已和五年前的公司大相径庭,那么B公司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来的A公司?答案是否定的!

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词的含义“传承的连续性”。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每个人、每时每刻都会有旧的细胞死亡、新的细胞更新,约10年时间,原来10年前身体上所有的细胞组织基本已完成全部更新,从原有肉体的存量来看,“我已不是原来的我”,但我还是我!因为我们细胞组织的更新,是在内核框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,一点一点、慢慢地做局部更新的,所有的更新都为弱势群体,都会受到整体内核框架的影响,并向其靠拢,被同化,以保持这灵魂、文化、精神等内核的“传承的连续性”,没有出现内核传承中的“断层”、“消亡”、“重新洗牌”等现象,所以“我还是我!”不会因为肉体组织的全部更新,而被彻底否定。

企业经营也是同一个道理,“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”,每个公司都会出现“老员工离职、新员工入职”的自然现象,只要不出现“大规模流失”、“伤筋动骨”,新进的员工都会在现有员工的影响下,传承公司的企业文化、管理理念、作业规则,渐渐就会成为承载公司内核的一份子,让公司的内核传承保持着连续性。

我们再来看看B公司,B公司新建伊始,虽有部分原来A公司的老员工,多多少少也会利用A公司的部分“内核”来组织经营,但是不全面的,仅靠这几个一道过来的员工是无法满足经营的,那就必然会招进新员工,而这些新员工是在一个借用A公司“内核”框架,但又不完备的氛围下成长的,或者说B公司创始人会用自己的认知去填充、修改原有内核的空缺区,最终会与A公司的内核发生偏差、走样,而后进的原来A公司的员工,只会批判、接受现有B公司的内核,因为新入的员工是逐步进入,少量个体是无法撼动整体内核的走向,所以,B公司的实际内核已经渐渐地与A公司越行越远,最后只是隔道相望而已。

所以,A公司还是原来的A公司,B公司肯定不是原来的A公司!

赛思交科

南京赛思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