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的可持续性利润,最终应当来源于规模化批量生产!!

2025年9月22日 0 条评论 4 次阅读 0 人点赞

文/心灵牧场

因为信息差的原因,有些厂家欺骗客户不懂,以高利润的价格销售产品,这无疑是“杀鸡取卵”的销售方式,客户最终了解实际价格后,会毫不犹豫地选择“不再合作”,厂家因此而“丢失”客户,孰不知“开拓一个新客户,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难五倍!”,这种销售方式,可能单次获利不菲,但并不具备可持续性。

一个厂家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,要想保持经久不衰,一定是拥有一批忠实的、紧紧追随的客户群体,是以庞大的“客户基数”为生存之本,而不是以“追求暴利”为发展之道。“产品价格”与“销售量”存在这样的统计学关系:产品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,销售量就会减少一个单位;产品价格每减少一个单位,销售量就会增加一个单位。相比之下,后一种方式,更易获得客户拥趸。

任何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有:初试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等。初试期,即产品经研发、打样、试点,刚刚投放市场;成长期,即产品经少量投放市场以后,受到用户的好评,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;成熟期,产品普遍被市场认可,并被大量安装使用,同时出现多家竞争对手之间互相追赶,技术已趋于成熟;衰退期,产品已出现性价比更高的“替代品”,或沦为不太追求质量的易耗品,没有核心的技术门槛,可能面临淘汰。

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,其价格就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。初试期,最新开发的厂家需通过“客户需求反馈”、“功能设计筹划”、“技术路线裁定”、“打样品设计与完善”、“应用场景反馈数据”、“产品投放改良”等一系列研发过程,最终才能产品定型,而上述各环节的研发费用需要分摊进成本,且市场需求量不大,故产品价格较高。当产品进入成长期、成熟期后,其前期的研发费用已基本分摊完毕,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长,各竞争厂家也竞相出现,产品价格信息在逐步透明化,“信息差”也越趋变小,这时还想墨守陈规,始终抱着起初的高利润价格不降,最终只能渐渐丢失市场占有率。

政治经济学中阐述,产品价格由生产该款产品所需要的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”决定,并在短期内受供求关系影响,围绕“产品价值”波动。所以,当某款产品处于“成熟期”时,厂家应当考虑降低价格,以扩大市场占有率,销售量增加后,就可以通过对工业制造进行技术升级,让“生产必要时间”低于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”,那么该款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更具市场竞争力,且批量生产所需要的“边际成本”也会降低,这就是产品的最终可持续性利润,也是任何想可持续发展的工厂所应当追求的获利方式。

 

赛思交科

南京赛思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文章评论(0)